老虎腳爪,一款在上海將近絕跡30餘年了的經典點心。
老虎腳爪最初來自江蘇鹽城一帶,當地稱其為“金剛麒”,傳到上海後,因為形似老虎的爪子而得名。在舊上海,各地人士來到這裡謀生,很快,他們的家鄉特色小吃在上海落地生根,留了下來。
滬上作家沈嘉祿先生在他寫的《上海老味道》一書中這樣形容老虎腳爪:“師傅在一團面上開著等分的三刀,六角形,略似老虎的腳爪,稍稍掰開,刷上飴糖水,在小缸爐裡烘得焦黃香脆,正宗的老虎腳爪外脆里香,甜度不重。在物質匱乏的年代裡,它承擔著消閒的使命,也算是石庫門裡的一點亮色。”
老虎腳爪是由麵粉製成的,呈現出金黃色,香氣四溢,皮薄而韌性十足。吃老虎腳爪要先吃皮,皮的口感十分獨特,外皮酥脆,內皮有些嚼勁。做老虎腳爪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首先,將麵團分成圓的一小團,然後用刀在上面敲三下,使其裂開,形成腳爪的形狀。之後,在麵團上撒上水,並在底部塗上鹽水,讓麵團牢牢地貼在爐壁上。最後,在麵團上撒上一把糖,把爐口悶好,等待半小時,香噴噴的老虎腳爪就做好了。
現在會做老虎腳爪的師傅越來越少了。老虎腳爪做起來時間長、效率低,因此也沒什麼人有興趣去學這門手藝。可能沒過幾年,老虎腳爪在我們這一代裡徹底消失了。
———————————————————————————————————————
上海話中的“儂吃過了伐”是指“你吃飯了嗎?”
弄堂口四溢的香氣,帶領你的味蕾深入上海的街頭巷尾,感受這座城市隱藏在角落的煙火氣息。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