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瀾先生說,凡有任何煩惱,去街市走一圈就夠了。
有移居香港的外國人,被採訪問到為什麼在此定居,答曰因這是一座高樓密集的繁華都市,但不出半小時,總能走到自然中去。在自然中重新感受一棵樹,一條林蔭道或是海岸線的形狀,縮小內心,也縮小煩憂。這樣的城市,哪裏有第二個?
在花鳥樹石,山川湖海中穿行,自是愜意。不過,當生活中遇到不順,感到乏意,或僅僅只是胃口不好時,不如簡單地去街市走走吧。
密集的城市,販賣瓜果蔬菜魚肉的小攤檔,除了在政府街市中,也總在一些喧鬧的城市中心突然出現。在人潮湧湧的銅鑼灣街頭,一拐角,走進了鵝頸街市;閒逛於咖啡店林立的西營盤,上上落落的街道中探望去,便是正街街市。
新鮮蔬菜,以最豐富的顏色堆在眼前:帶著農田來的水氣,隨著四季轉變的菠菜、山藥、蓮藕、荷蘭豆;還有因天雨就矜貴些的的豆苗和小顆白菜,或是從未見過的菜,不妨問問它的名字,順道收穫一種菜的做法。
寫字樓的燈光、溫度總是恆常受著中央系統的控制,讓人的皮膚感覺也跟著程式化起來。天晴天陰、秋雨冬霜的觸感,揀選著蔬菜,在街市中就能最直接地找回來,再覺察生命無非是陽光水氣和土壤的一番餽贈,頓感自己隨著自然的規律流轉,所謂的煩擾,不過是過眼雲煙。
10蚊10個的雞蛋,堆起像是一座輕盈的小山,挑選時記得輕拿輕放。輕拿是必然的,只是街市的爽快力道,少有拿拿放放的猶豫。這裡不寫產地和食物營養素標籤,菜是菜,肉即是肉,蛋是淺棕色,帶著細密的水珠,種種新鮮,全憑五官感受。
不妨就在街市,讓神思休息,忘記中英雙語的食物標籤,原產地、卡路里的註解,和食材,重新用最簡單的方式相遇。
眼耳口鼻舌身意,就這樣在街市重新活了過來。對所謂便捷的追求,讓我們不知不覺放棄了多少對食物的想像和感受?
今天就去帶回新鮮食材來做一餐吧,讓街市,重新打開眼前鮮活的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