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etite

夏季天氣炎熱,汗流不停,不少人都習慣買一杯冰飲料消暑降溫,但韓國人卻有一套獨特的以熱治熱(이열치열)概念,務求以很熱的食物抵抗暑氣,為身體補充能量及營養。

韓國人特別注重三伏天(삼복),意指夏天最熱的三個時段,分別為:初伏(초복)、中伏(중복)、末伏(말복),他們相信人體在大量排汗時,能量和營養會一同排出,令體內血液減少,削弱胃部功能,造成外熱內冷。同時,韓國人認為「飲食就是藥」,即是吃好的食物如同吃補藥一般,因此在炎熱的三伏天下,韓國人通常都會進食泥鰍湯、鴨肉湯等歲時料理補身。但說到最出名最受歡迎的,想必一定是人蔘雞湯(삼계탕)。

在古時,人蔘雞是朝鮮貴族的養生補品,而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朝鮮半島富裕階層的人,會在人蔘雞上添撒人蔘粉,達至進補功效。現代的人蔘雞由60至70年代開始普及,選用幼嫩雞隻,在其腹中塞入糯米,再用線縫起來,並放入紅棗、栗子、大蒜、人蔘等食材加水燉煮,使湯頭充分吸滿食材精華,清爽鮮甜,一口即能補充元氣。

根據朝鮮宣祖御醫許浚所撰寫的《 東醫寶鑑 》紀載,雞肉性質溫和,能夠裨益五臟,助陽氣、暖小腸,加上具熱量的人蔘和健胃的大蒜一起燉煮,即能恢復體力。

今年的三伏天分別為初伏7月11至20日;中伏7月21至8月9日;末伏8月10至19日,大家不妨趁住三伏天,在家嘗試燉煮人蔘雞湯解解暑吧。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