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etite

夏日來襲,在炎夏的日子裡,透心涼的冰凍飲料確實令人大快朵頤。假若光顧茶餐廳,相信凍檸茶或凍奶茶是不少顧客的首選,亦是本土特色飲品。而「凍飲加兩蚊」更是香港茶餐廳獨有的文化。

而身為美食集中地的日本,卻無分季節,餐廳都會主動免費奉上冰水,一顆顆冰粒擠身於狹窄的器皿中,彷彿在宣告它們勝利的姿態。同樣為亞洲地區,卻發展成兩種獨一無二的凍飲文化。

冰粒,於香港的暑天確實是最耀眼的主角。我們在路上經常遇到送貨工人,運送一袋又一袋的冰塊,也能輕易於便利店尋找它的蹤影。但於七、八十年代的舊香港,並沒有提供切割冰粒的服務,當時冰室的員工便需要自行刨冰,更要另外添置冰櫃放置材料。


為此,工序增加及成本上漲問題,促成了「凍飲加兩蚊」這約定俗成的規矩。此舉亦反映了「飲冰」是當時的奢侈品,老少咸宜的紅豆冰、菠蘿冰等特飲,只屬上等人的玩意。而隨著社會進步及發展,運送、處理及存放冰塊變得相對便利,冰塊不再珍貴稀奇,吸引力也隨之減少。

茶餐廳的冰飲料大多用上較大的容器,容易令人誤會,凍飲容量較多的錯覺。但身處在講求經濟效益的年代,香港人深諳冷熱飲品的份量,只屬同出一轍。反而冰塊溶掉後,容易導致飲品味道變淡,影響品質,且現代人對飲食上的追求更為嚴苛,認為熱飲才能品嚐到原汁原味。

加上近年提倡「少冰」的健康觀念,產生顧客對光顧冰飲品的心態和習慣上的轉變。即使如此,「凍飲加錢」的現象卻沒有因而於香港消失,反而於百物騰貴的環境下,把轉成冷飲的價錢上調到三元或四元。以茶餐廳角度而言,沖調凍飲也會增加時間成本。對一向講求「快、靚、正」的出餐及效率而言,調整價格也是無可厚非的結果,進一步鞏固這根深柢固的文化。

反觀日本,餐廳端上冰水是由古到今的習慣,也是出於對客人的一份尊重和心意。古時冰塊的製作技術欠缺成熟,冰粒數量稀少,只能用作招呼貴賓。時至今日,不少日本洋食餐廳提供熱茶的同時,仍會奉上一杯冰水,正好回應了日本對禮儀及傳統文化的重視。

參照飲食文化層面,日本人認為碎冰或冰塊的出現,能提升飲料的口感和視覺上的美感,而且他們常吃的料理如沙拉、冷麵或刺身均為冷菜,喝冰水也視為理所當然的日常。再者,日本的食水雖然能直接飲用,但為了解決水中的雜味,便加入冰塊作中和之用,把此文化得以傳承。

同為亞洲鄰國,香港的茶餐廳經濟學卻不能套用於日本嚴謹的教條之上。我們要學懂接納每個國家的差異,擁抱不同地方的文化,卻要時刻保持思考,就能把目光放遠,放眼世界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