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etite

醬油蟹(게장)素來都有「白飯神偷」(밥도독)之稱,皆因蟹蓋裡的蟹膏鮮味十足,口感軟滑,味道鹹甜,又帶有一點辣,把白飯放入蟹蓋與蟹膏拌勻後,便能吸滿食材精華,滋味十足,不知不覺間就會吃了很多,因此被譽為「白飯神偷」。

醬油蟹貌似新奇,但原來是始於17世紀,至今已有逾500年歷史!根據17至19世紀的料理書記載,由於朝鮮時代的平民想把食物保存到冬天再食用,所以會在秋天捕捉滿滿蟹卵的母螃蟹,特別是體型較小的花蟹(古稱:矢蟹、錐子蟹或花蟹)來製作醬油蟹,因為它們較易放入容器內。醬油由洋蔥、大蒜、生薑、青陽辣椒、梨,甚至是香菇、高湯等材料調配,經過3次重覆烹煮、冷卻及醃蟹過程後,醬油蟹就會開始發酵,可以享用或繼續保存。

而醬油蟹在皇室也有不同的食法,君王所食用的醬油蟹是用牛肉餵飼,務求令它充滿肉汁。當蟹油蟹放入裝有高湯的容器後,除了加入上文提及的食材外,更會加入栗子、芝麻油等材料醃製1天,再重複3次烹煮、冷卻及醃蟹步驟就大功告成,整個過程足以見證古時韓國人用心製作。

雖然醬油蟹歷史悠久,但一直都只是每家每戶使用自家食譜製作的菜式,要說專門售賣醬油蟹的餐廳,也是在約30年前出現。當時首爾新沙洞有餐廳推出醬油蟹,怎知大受歡迎,很快周圍就開滿醬油蟹餐廳,成為現在有名的「新沙洞醬蟹街」,而其他地區也逐漸有多間出色的醬油蟹餐廳。

時至今日,醬油蟹由古時的餐桌小菜,慢慢演變成無人不曉的「白飯神偷」,而且近年更被列入米芝蓮推薦名單之內,可見已經成為韓國代表料理之一。如果你也想品嘗地道的醬油蟹,到韓國旅遊時就不要錯過啦。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