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etite

在「吸晴」至上的年代,外表平庸的法國甜點舒芙蕾 (soufflé)未必能媲美色彩繽紛的馬卡龍,亦未能及上千層鬆脆的拿破崙。但於追求極致浪漫的法式國度裡,梳乎厘仍擁有不可抵抗的魅力,卻又暗藏意味的小秘密。

有關梳乎厘的食譜早於1742年《Le Cuisinier Moderne》一書記載,及後於1845年正式盛行,成為法國經典甜品之一。這道甜點的材料只需用上鮮奶及蛋白,配以精準的烘烤時間,使其膨脹到一定的飽滿程度,就稱得上最完美的品嚐時機。

梳乎厘曇花一現的美,亦正好體現法國背後的藝術精神,願意花上時間換取一刻的盛放。省卻奢華的食材,製作過程卻異常繁複,令一眾甜品師傅都避之則吉,卻又鍾情她獨特且鬆軟的口感,為她輕盈得如雲朵的質感而抓狂。

Soufflé

Soufflé這優雅的名字,配搭難以捉摸的特性,更被法國人喻為任性而感性的女人。身處於浪漫之都,梳乎厘象徵愛情的本質,𣊬間即逝的美好既最甜蜜,又如吞下虛無的空氣般令人失落無常。如此詩意的比喻,無疑奠定了法國人對美學的理念和追求。他們對食物的製作過程和外觀鋪排也一絲不苟,恰如雕琢一件精緻的藝術品。

而法式甜品的盛世於18世紀開始,華麗及百變的造型和口味風靡當時的歐洲宮廷貴族,成為餐桌上高級品味的象徵。但過度的飲酒作樂卻導致他們「食而不知其味」。為了滿足口腹之欲,同時減少對身體的負擔,梳乎厘一物因而誕生。亦有指梳乎厘的出現是為了諷刺當時權貴奢華無度的生活,寓意過量的物質和享樂主義,最終只淪為崩塌的命運。

來自互聯網 – 畫家 Jean Béraud(1849 – 1935)

雖然無法追溯梳乎厘真確的歷史,但此道甜品的人氣依然有增無減。近年日本帶來的梳乎厘鬆餅風潮,更成功打入台灣及香港市場,成為紅極一時的甜點。

摒棄傳統的器皿,改為新式的鬆餅烹調方式,配上水果及雪糕等豐富配料,成功吸引無數少女的目光。在新與舊的時代交替下,梳乎厘的甜與輕似乎仍能盛載不同年代的需求和夢想。

即使曾被法國《米芝蓮美食指南》貫以「這口滿足最後只剩空洞」的形容,總令人欲言又止,梳乎厘的歷久不衰也許揭示了生活的無常。只願我們懂得捉緊最美好的時光,活在當下,一刻的愜意和失落,也是人生必修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