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etite

燉湯要屬廣東菜最精細,四川湯多以滾湯為主,但說到燉,川菜中的老媽蹄花卻不得不提。

所謂老媽蹄花,是用豬蹄搭配蕓豆大火煲煮,讓蹄花中的脂肪和蛋白質充分溶於水中,煲煮後的蹄花晶瑩剔透,爛卻不離骨,蕓豆軟綿如沙,湯白勝雪,香味濃郁。

圖片來源:網絡

燉煮容易,但老媽蹄花的精髓在於預處理階段。用火輕微燒製豬皮後清水洗淨,可去除表皮上殘留的毛囊;豬蹄浸水二至四小時左右,讓內裡的血氣完全散出,燉煮後的湯能過雪白無雜色,這一步是關鍵。另外,蕓豆也需要預浸數小時,更容易煮至軟爛。燉湯完成後,再用小米辣椒、香蔥,搭配原湯調製一個「沾水」調味,夾一塊爽滑的蹄花,點一點點鮮辣的「沾水」,勾住了每個四川人的靈魂。

圖片來源:網絡

關於老媽蹄花的來源有很多民間流傳,最常見的一種解讀是,老媽蹄花始於民國年間,有一位老婦人常挑著擔子叫賣蹄花,時間久了,老媽蹄花的名稱也流傳下來。

滋補暖身的老媽蹄花,是川人的經典宵夜之選,在夜裡的成都,無論是風塵僕僕的路人,或是玩到盡興的朋友,都為這一口老媽蹄花而駐足。曾在一個食店看見標語寫著,幼時,家中有湯,長大後,湯中有家。一碗熱氣騰騰的老媽蹄花,便是川人最溫柔的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