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菜是四川家家戶戶都會準備上的佐飯小菜,清爽酸脆,開胃去膩。在某些四川地區,甚至還流傳著嫁女時候以泡菜作為嫁妝的習俗。其實這很好理解,不同的手藝、醃製習慣、選材等,甚至是醃製用瓮的選擇,都會是泡菜的風味的變量,而這也絕對是離家後最想念也最難複製的鄉愁。

圖片來源:網絡
醃漬蔬菜的作法,最早的文字詳細記錄可以追溯至北魏的《齊民要術》。其中提到以鹽醃漬“先取四月白酒糟盐和,藏之。”及用米湯產生的乳酸菌發酵醃漬“以生渍汁及粥灌之“兩種作法。在四川泡菜中,更常見的作法是第一種,以鹽醃漬。選新鮮根莖類蔬菜,例如蘿蔔、黃瓜、洋蔥及白菜根等,清洗乾淨後在通風處完全乾燥,純淨水中加入適量白酒和鹽,調整出泡菜水————在這一步開始,每一家的風味開始不同:鹽分的多少,是否加入香料,是否加入小辣椒,都會影響泡菜最終在水中吸收的味道。

圖片來源:網絡
選泡菜瓮也有考究。傳統以陶瓮為最佳,因為在具有較強的密閉性的同時,燒製的結構也為陶瓮留下透氣的空間,另外,陶瓮的避光性也為泡菜醃漬提供了更為適宜的溫度和光線,使泡菜可以存放更久的時間。將表面無明顯水分的蔬菜放入陶瓮內,加入泡菜水,蔬菜加入越滿,陶瓮內可致使蔬菜變質的空氣也就越少,所以通常泡製的第一日,蔬菜可以放心裝入到高於陶瓮,用乾淨且有份量的石塊壓在蔬菜最上方,數小時後,浸在鹽水中的蔬菜就會逐漸軟塌,更加充分地填入陶瓮內,減少空隙。再蓋上蓋子,以水封邊,完全隔絕空氣的進入。以玻璃罐或所謂密封罐醃漬的泡菜,是完全不能徹底隔絕空氣的,因此在超市買來救急尚可,但絕不會被選用為家庭製作的器皿。
這樣,一瓮泡菜就完成了製作最關鍵的一步,接下來的時日,只需日日觀察瓮邊封口的水是否充足既可。通常數日左右即可食用,送粥或作為開胃小菜,或用來炒出「泡椒」風味的川菜,都是絕佳的選擇。

圖片來源:網絡
回到開頭提及的四川以泡菜作為嫁妝之一的說法,除了因為獨有的風味之外,更是因為一瓮泡菜,在食用部分後可以不斷添加,只要對光線、溫度、水質和抗菌的控制做得足夠準確,一瓮泡菜加加減減,幾乎可以「養」十數年左右,成為一個家庭的「寶貝」。不信,可以問問身邊的四川朋友,說不定每一家的泡菜瓮,都有一個獨特的流傳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