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港產片大熱,好戲連場不突止,還接連破票房紀錄,而其中一部電影便是由黃子華、鄧麗欣(Stephy)、張繼聰、王菀之(Ivana)、林明禎和陳湛文主演的《飯戲攻心》,截至10月25日,電影票房已衝破7000萬,成為香港最賣座的亞洲電影第二位。然而,電影中連繫陳鴻(黃子華飾)三兄弟的工場改裝屋,前身正正是養活三兄弟長大的叉燒工場,不管是廉價叉燒如茶記叉燒意,還是講究如鏞記肥燶叉,也絕對是香港人的國民美食!

《飯戲攻心》電影劇照。
有些時候,人在外地總會思念故鄉美食,不知道讀者曾否試過在異鄉品嘗燒味?即使改遍大江南北,只要不是香港的叉燒,總是會讓人疑惑為何都是豬肉,味道竟會如此差天共地,可能吃的既是味道,也是思鄉,更是情懷。
不過,香港人吃的傳統叉燒製法十分講述,老師傅通常會特別選用肥瘦適中的梅頭豬肉,清潔、切割後會先塗上以生抽、蒜蓉、麥芽糖、南乳、五香粉及米酒等材料特別調味而成的叉燒醬,然後掛在叉子上置於在爐內烤製而成,出爐的叉燒顏色呈磚紅色、香氣四溢,再淋上一層叉燒醬,便讓人食指大動,想馬上配上一碗香軟白飯,大快朵頤。

其實茶記常餐或早餐的叉燒意、叉燒通也不是那麼難吃吧?(網絡圖片)。
然而,在電影《飯戲攻心》中養活三兄弟的叉燒則是沒那麼講究的廉價叉燒,在學生時期的飯商供應飯盒中、茶記的常餐叉燒意、叉燒滑蛋飯等,雖然味道不如精製叉燒,但就如電影中所說的:「難食但平嘅叉燒都有佢嘅需要,唔係邊有平價飯同常餐,最緊要係養大一家人。」雖然是比喻一般升斗市民,生活煩惱盡是柴米鹽油醬醋茶,但每一個體也是令社會能如常運作的組件,但難得的是一爐叉燒便能看到香港縮影,既能貼地,亦能走上美食殿堂。
甚至,有句俗語為「生舊叉燒好過生你」,指媽媽若生下一舊叉燒倒也還可以為晚餐加餸,但生到不孝子女亦完全沒有用,從而可見叉燒有多深入香港人民心呢!

有時候相比於珍饈百味,長輩們更加意的是齊齊整整吃一頓飯。(《飯戲攻心》劇照)
以往若要吃上美味的叉燒,不走上有名的食店,也得去街市的燒味舖購買。時而世易,現在若想自製叉燒也簡單了許多,只要到超級市場買一罐叉燒醬,塗在已處理好的豬肉上,再放在光波爐或汽炸鍋中,待「叮」一聲響起,便能看到一條似模似樣的叉燒。
人在香港或已移民遠去的你,又比較喜歡哪一種叉燒呢?你想念的,到底是叉燒還是有着記憶中味道的香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