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春期開始,女孩的身體發育成熟後,便會開始穩定的每個月也有月經來臨。即使在今天,不少女孩也會為月經感到煩惱,你又能幻想多年前的女生,既要忍受身體上的不適,又要承受沉重的心理壓力嗎?就讓我們一起來獵奇從前的月經禁忌和衛生巾發展史吧!

你有聽說過甚麼月經禁忌嗎?
今天,不同國家的人對月經有不同的稱呼,卻也離不開與「紅色」相關想像的名字、與「月」或其特徵相關的命名法,像是「親戚」、「大姨媽」到,便是麻煩;「M到」、「MC來」,就是源於其英文名字Menstrual Cycle,均是有跡可尋且簡單明瞭。然而,古人對月經的稱呼則比較不那麼直接和詩意一點,如初次月經稱作「癸水」,月經為「天癸」。
而且,古人看待月經的目光也不友善,李時珍編寫的《本草綱目》亦寫下女生月事來潮時君子應當遠離,避免損傷陽氣。更遠古的人,甚至要求女生在月經期間搬離村莊,以免為大家惹來晦氣。

一般而言,古代人都會對月經期間的女生有所避忌,並把月經視作不潔、晦氣。
或許你們看到古代對月經的看法會覺得荒謬,但其實這仍然存在於今天的世界角落。像是尼泊爾西部的傳統是女生在月經時須要被隔離,不能與人接觸、進食營養食物,只因她們會「污染」食物,更甚是走火入魔至不能洗澡,故造成很多感染的健康問題。這項傳統雖然已在2005年被當地政府禁止,但在較落後地區仍然無法改變此情況。
在非洲,女生是不能提及「月經」及其相關的事,在生理期間更是不能與男生說話;擁有舉世聞名天空之鏡的玻璃維亞,月經除了不能說,也被視為是疾病的開端,故此衛生棉需要與其他垃圾分開棄置,不然便會帶來其他疾病。
可能你會認會必定是這些國家比較落後,但其實不然。在日本,有說法指女生在月經時的體溫和味覺也會有變化,故此不適合當壽司司傳。

古代女生會使用天然物料當作衛生棉,像是草、海帶等,女生多會久坐靜待月經完結。
在那個尚未發明衛生棉的時代,在最遠古穴居時期的女生會以具吸水力的天然物料作衛生棉,如草、海棉等,後來古埃及人則會把草或葉子處理令其變得比較軟,才墊在下體使用。
而大中華地區在發明織布技巧後,女生便會用一條長長的白色布巾像今天的相撲選手般包裹着下身,以吸收經血;希臘人則會把麻包纏在木頭塞在下體,像是今天的衛生棉條。
或許這些「衛生棉」今天看來實在非常恐怖,既不衛生也不方便,所以古時候的女生即使用了土炮衛生棉後,仍然需要久坐等待經期完結。

你能想像今天仍有女生無法把生理期宣之於口嗎?更會因為月經而受到不公平的對待。而這些的確每天也在世界上不同地方上演。
之後,人們便一直使用布料作衛生棉,循環清洗再使用。後來,19世紀末時,美國發明了第一片拖棄式的衛生棉,卻因為人們的思想保留卻未能普及予女生使用。
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美國海軍護士用紗布、包裹木質纖維棉花做成了一次性衛生棉,更把知識告訴當然的Kimberly Clark公司,終於誕生了第一片拋棄式衛生棉,即今天廣為人知的Kotex。
不久以後,又有衛生棉條的發明,時至今日月經杯、布衛生棉、月亮褲及液體衛生棉等衛生產品應有盡有,大大減少了女生在生理期間的不適與不便。
在文明國家且有不科學的思想污名化月經,可想像在第三世界國度的情況更壞,讓人們得以能繁衍後代的月經被妖魔化,讓當地的女生健康和生命受到不必要的威脅,實在讓人無語。然而,多個婦女組織和聯盟已不斷嘗試向他們科普月經知識,希望總有一天能改變他們對「月經」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