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1947年的春天,6位來自北歐的探險家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他們在穿越太平洋時,不知何故,本應棲息於深海之中的小魷魚,一直出現在他們的船頂上,船員們都被這奇怪的現象弄得頭昏腦脹,直到他們看到那些在離海面約50米的空中翱翔的小魷魚時,才搞清楚是怎樣一回事。

當他們回到陸地上,向人們講述他們那難以置信的經歷時,幾乎沒有人願意相信他們,因為人們都認為沒有翅膀或骨頭的海洋生物根本不可能飛翔,更何況是離海面約50米的空中。

北海道大學捕捉到魷魚飛行的瞬間。

有圖有真相

不過接下來的數十年,卻出現越來越多關於飛天魷魚的報導,有水手繪影繪聲地講述飛天魷魚是如何與他們的快艇並駕齊驅,亦有研究人員指圈養的魷魚竟在一夜之間逃離了的水缸。可幸的是,隨着攝影機的普及,人們終於找到這些飛天魷魚的證據。

那到底這些本應棲息於海洋的生物,是如何及為何飛向天空呢?

雖然只有少數品種的魷魚可以飛行,但太多數的魷魚都以相似的方式在海中穿梭。魷魚身體的外部有一塊被稱為外套膜(Mantle)的巨大管狀肌肉。水會經由魷魚頭部周圍的小孔進入外套膜,然後魷魚會收縮肌肉關閉那些小孔,再用力將水從身體的底部噴出。這個如噴射背包一般的外套膜,會讓魷魚在水中以約每小時10公里的速度推進,藉以逃離捕食者並追捕獵物。這個過程亦是魷魚的呼吸方式,每次的推進,外套膜內的鰓都會把水流中的氧氣吸收到血液中。

觸手當翼用

飛天魷魚的觸手繃緊並張開成翼狀結構,可令其穏定飛行。

至於對於某些品種的魷魚,牠們則可以衝出水面於空中飛行,當魷魚的速度會提升至每小時約40公里時,便可產生升力,此時牠們的觸手便會繃緊並張開成翼狀結構,以穏定其飛行。魷魚的頂部那對用來游泳的鰭,亦會成為第二套翅膀,當魷魚折疊這些鰭時,便可使自己沉入大海。

鑑於目前僅有少量觀察記錄,科學家尚未確定魷魚的典型飛​​行軌跡是怎樣。不過根據魷魚的飛行速度推算,一隻10厘米的魷魚可以將自己發射至離水面6米,但實際上那些飛天魷魚都在離水面較近的空中滑翔。科學家認為這樣的可令魷魚水平移動得更長,亦可以輕鬆潛入水中以獲取更多燃料,或快速擺脫掠食性鳥類。

飛行保小命

魷魚的飛​​行軌跡示意圖。

但是為什麼魷魚會飛呢?目前主流理論認為,魷魚飛行是一種逃跑行為,用飛行來逃離附近的船隻或掠食者。有部分科學家則認為飛行可能是一種省力的遷徙方式,因為在沒有水阻的空中移動需要較少的能量。而飛行亦可能是幫助小魷魚生存的重要因素,體形小、年紀輕的魷魚通常能飛得更快更遠,由於成年魷魚傾向於獵食未成年的小魷魚,在海上飛翔可以確保這些年輕的魷魚能看到下一次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