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神道教是日本原生宗教信仰,其源頭追溯到古代人日本人對自然萬物的崇拜,在神道教中什麼東西也寄宿著神靈,其數量之多,小至一所茅廁,大至山海,也有神靈寄宿在內,數量多得令這些神靈還有個別稱 – 「八百萬神明」(意為八十萬神)。

在明治維新前,平安時代開始,日本有著嚴格的階級制度,除了「士工農商」外,其實還有一群當時社會捨棄的賤民階級,他們被稱其為「非人」、「穢多」。

鑑於當時在日本受到佛教戒殺生和神道忌血污的思想所影響,所以非人和穢多這個階級的人大多都是處理殺生相關的工作。

非人多數是乞丐、算命(這個很有趣,如果有機會可以再詳談)、監獄看守,處刑人等職業(非大和族也會被稱為非人,例如在日朝鮮人,蝦夷族等);穢多則是從事屠宰,製皮,葬儀等的工作。

穢多和非人都活在當時社會的陰影下,穢多的身份更是世襲制,一旦該人的先祖是穢多,以後世世代代永遠都是穢多。他們地位之低,更有一說,當時有不少武士階級的會找上這些「賤民」試刀,盡管殺了他們後,也不需接受任何處分。

在極壓抑的生活環境底下,他們得不到任何尊重,唯一會無條件接受他們的就只有信仰。

在神道教神話中,母神伊邪那美因在生產「火神-火之迦具土命」時被燒傷最後死亡,死後伊邪那美進入了黃泉國,父神伊邪那岐本想把妻子從黃泉國帶回現世,但因為陰差陽錯,看到正在復活中滿身蛆蟲的伊邪那美,嚇得落慌而逃,也令伊邪那美無法完全復活。

那時候伊邪美那滿是憤怒,不停派出女鬼去追殺伊邪那岐,直到伊邪那岐用石頭堵住黄泉比良坂的去路(即通往冥界的路),伊邪那美才肯罷休,從此夫妻二人恩斷義絕,伊邪那美從此就成為了統領黃泉國污穢之女神。

出現如此巨大矛盾的二神每天都隔著石頭爭吵著,這時候菊理媛命的出現成功調解了二神,所以菊理媛命也被稱為調停之神、巫女(古日本與神溝通的靈媒)之神、淨化之神、新生之神眷顧。

而白山神社就是供奉著菊理媛命,菊理媛命也被視為白山權現同一神祇。

在東日本,白山信仰跟被差別部落民是有著很深的因緣,傳說當時淺草的彈左衛門(即穢多們頭領的稱號),因為兒子患了天花,他親自到加賀的白山祈願,然後他的兒子就痊癒了。再此之後彈左衛門就把白山信仰帶到各地的被差別部落。

也有一說,就是白山信仰在此之前就在被差別部落中傳播。

姑勿論是什麼原因,白山信仰對於東日本的被差別部落民也是一個重要的神祇。

對於被差別部落民,等待他們的是既定的命運,如何努力他們也沒法逃出這個名為「賤民」的枷鎖,唯有在「那位大人」面前,他們才是「人皆生而平等」。

他們希望得到菊理媛命的救贖,把他們重新帶回「現世」。對於穢多非人來說世俗容不下他們,但在「那位大人」前,他們得到的精神的解放,他們至少還有「那位大人」去接受他們的。

「社會排擠他們,但白山神社沒有。」

白山比咩神社

白山比咩神社源自古時日本人民對山岳的崇拜,座落於石川縣和岐阜縣交界的白山的山麓內,白山是日本的三大靈峰之一,與富士山和立山齊名,歷史之悠久要追溯到日本的繩文時代,白山比咩神社在公元前7年創建,因為各種人為和自然災害,經過多次遷移及擴建後,才構成現在的白山比咩神社。

社內主祭神為菊理媛命,伊邪那岐命,伊邪那美命。其中菊理媛命與白山比咩大神視為一體。

Photo from internet

在西日本, 淨土真宗也扮演著同樣的角色。

淨土真宗是日本佛教主要宗派之一,於鐮倉時代由親鶯所創立,親鸞認為惡人也需要救贖、也可以修道成佛,當時也將佛法通過簡單有效的方式去傳教(也即是用南無阿彌陀佛去代替篇幅很長的佛經)。

其中他提出了惡人正機說(這也是是淨土真宗的教義之一)。

「善人尚且往生,況惡人耶?」

本身行善的人,固然可以借自己的力量修行到達西方極樂世界,所以惡人們是更需要被佛佗拯救的一群。

為了國家民生物資,穢多非人的工作範圍內也是社會上必要的存在,親鸞沒有放棄那些觸犯戒律(即殺生等)的人。(題外話,其實跟基督教有點異曲同工,只要你真心懺悔主就會寬恕你的罪。)

「社會排擠他們,但本願寺沒有。」

西本願寺

在戰國時代,因第11代的當主顯如在「反信長包圍網」中敗退,不得不從石山本願寺撤退,那時候織田信長一把火燒光了石山本願寺,那時候淨土真宗進入了黑暗時期,直到本能寺之變,織田政權倒台後,信長身邊的重臣豐臣秀吉掌權,在1591年,因為當時顯如與豐臣秀吉關係良好,獲其賞賜,將石山本願寺遷到現址。

西本願寺又名為龍谷山本願寺, 在1994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寺內供奉著阿彌陀佛,此寺歷史悠久,寺內保留了不少桃山文化(即豐臣秀吉晚年的時期)的建築和庭園,阿彌陀堂、御影堂和唐門等更是桃山文化的代表作。

Photo from internet

到了現代,明治維新提倡四民(士農工商)平等,被差別部落民也解放,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可怕的是到了現在2019年,這種階級觀念扎根於在日本人心中,如果大家有留意時事,也有不少媒體曾報導過,甚至有華語系的youtuber做過相關的影片,當中「最有名」的被差別部落 – 京都的崇仁地區。

你在Google Map查找其資料,你會發現沒有任何商店會開在附近,如果你親身到此地,也會發現這裡的房子、設施也比較舊,唯一比較近接生活的設施就只一所由被差別部落民出身的商人開的銀行。

崇仁新町

京都市立藝術大學在2015年計劃遷址至崇仁地區,同時這個「崇仁新町」的屋台計劃也應運而生。

這個地方原是京都市立藝術大學的遷址的地點,但在預備施工前,京都市政府為活化這個地後,所以設了一個為期約兩年的屋台計劃(大概到2020年)。

屋台即是我們在華語圈內說的路邊攤,老闆們只會在晚上營業,也是相當於在台灣的夜市。這裡聚集了16間食店,外形建築以貨櫃形式建構,十分有趣。晚上在京都想吃夜宵時
,崇仁新町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哦!

願在新舊融和下,為崇仁地區添上一份全新的色彩吧!

Photo from internet

「有傳聞說在黑市可以買到一本近三百頁的被差別部落民名冊,大公司們都會根據此名冊去作篩選。」

「『部落民解放聯盟』調查,目前約有6,000個部落民村莊,總人口將近300萬。聯盟人員表示,現在仍有不少人私下購買「部落民」的姓氏與居住地區手冊,用來調查未來女婿及媳婦的出身背景。」

時已至此,「被差別」這一詞依然在狠狠的烙在部落民身上。在現代化的社會下,隨著科學的解明,人的信仰心慢慢消減,沒有信仰可以依靠的現代人,還可以依靠什麼生存下去?

在文章的最後我們欣賞一下這首「竹田の子守唄」

「在2016年,日本實施了『部落差別解消推進法』,以保障被差別民的人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