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上有個法則叫二十英里法則。該法則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吉姆柯林斯提出的。
二十英里法則來源於這樣一個故事:從美國西海岸聖地牙哥到某個地方大約有三千英里的路程,這段路程不僅地貌十分複雜,而且會經常遭遇天氣變化。
如果想走完這段旅程,每天該走多少英里才是一個合適的速度呢?答案是日行20英里(約等於32公里),這樣算一下,走完全程大概需要五個月左右。
但很少有人能在半年內走完這段旅程,有些人會覺得詫異,每天堅持走20英里不就行了嗎?五個月的時間走不完,那麼多走一個月還不行嗎?知易行難,行動總是比想像要困難,這也是部分人喜歡拖延的原因。
三種旅客:
第一種旅客在前進的旅途中,每當遇到道路不順、天氣惡劣等情況時,常常會停下腳步躲到帳篷裡抱怨、等待,然而天氣晴好、路又順的情況並不是時時都有。這種旅客希望外界的條件都能符合他們的心理預期,才勉強會繼續趕路,在外界有干擾的情況下,他們經常會走走停停,甚至在原地逗留。
第二種旅客因為剛剛踏上旅程,心情很好,體力、精力都很旺盛,旅程剛開始每天可以走很長一段路程。這種旅客受旅程中天氣和道路等外界因素的干擾小,但隨著旅程的逐漸推進,漸漸失去了起始的興趣和熱情,心情狀態逐漸變得低落,行走速度也變得越來越慢,這也印證了一句話,一開始就太用力的人往往跑不遠。
第三種旅客如果不是遇到特殊情況,不論天氣好壞,路途泥濘,始終都能每天堅持走二十英里的路程。
這三種旅客分別代表了生活中三種不同性格的人,不用多說,想必大家也能猜到哪一種旅客可以如約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