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料爆炸的世代,很多東西都只需要有趣和速度,像單身男女在交友軟體中在照片拉向左或滑向右,短短交談數句便匆匆畫上句號,但我們仍然會被細水流長、海枯石爛的愛情故事所吸引。不過,人不就是矛盾嗎?與屯門娜娜賣「藝」賺錢不一樣,泰國鬼妻「娜娜」的真摯感情或許曾經不少人聞風喪膽,但也有不少人被她的用情至深所感動。或許泰國娜娜的故事對大家而言只是滑手機的一則趣聞,看畢卻也十分值得大家反思現在愛情觀。

位於泰國曼谷的娜娜廟。(網路圖片)
在2013年上映的泰國恐怖喜劇《嚇鬼阿嫂》(Pee Mak)便是其中一部改編自鬼妻娜娜的電影,當時電影更在台灣保持了四年最高票房泰國電影,可見其受歡迎的程度。人生如戲,把鏡頭拉遠了便是一齣喜劇,現實也的確如此。
故事大概從1969年開始在泰國民間流傳,當時在一條小村裏,有一個擁有亮麗外表的女孩娜娜與丈夫每天都如膠似漆,無視其他愛慕自己的人,只忠於自己的丈夫,讓人好不羨慕。不過好景不常,丈夫因為戰爭的關係被征召入伍,二人便約定會好好活着,待戰爭結束後便能再次過着幸福的生活。
丈夫離開不久後,娜娜發現自己懷上身身孕,孩子也成為了她生活的動力。戰爭無時,轉眼一季又一季的過去,便可以流傳娜娜紅杏出場、不忠於丈夫的流言蜚語,雖然娜娜心中憤怨,卻也只能默默承受,繼續等待丈夫回家。

以鬼妻娜娜為藍本而改編的泰國電影《嚇鬼阿嫂》。(《嚇鬼阿嫂》電影海報)
在娜娜生產當天,有着不同的傳聞,有人說她是在田間工作時作動,卻沒有人發現她;亦有人說娜娜是在家生產的,即使友人為她找來產婆,卻也是爛產一屍兩命。死後的娜娜對村民心生怨恨,不理解他們為何要無中生有,而且對一個丈夫離家而需要獨自生活的孕婦如此冷血,便一直與鬼嬰留在家中,每天晚上也能聽到房子傳來憂怨的哭泣聲,讓村民都避之則吉。
再過一段時間後,娜娜的丈夫終於回到村中,欲向他說明其妻子已死消息的人都會遭娜娜殺害。然而,紙包不住火,最後丈夫還是得知娜娜與孩子已過身的消息,在高憎收服娜娜的魂魄前,他承諾若有來世必定與娜娜再續今生情緣,深愛丈夫的娜娜才願意放下怨恨,而其丈夫最後也出家皈依佛門。

娜娜在丈夫參軍離家後,需要獨自養胎、生活,加上村民對她的惡意造謠,讓她的生活好不困難。(《嚇鬼阿嫂》電影劇照)
後來泰國曼谷的一條小巷便有了一座娜娜廟,屬於供奉鬼魂的陰廟,祭拜着故事中的鬼妻娜娜,附近亦有一 座小廟供奉娜娜的孩子。廟中有一座金身,為娜娜的屍身,侍奉者會經常替它換上新衣及裝扮,祭拜時可以奉上化妝品、衣服、鮮花等。
雖然沒有科學根據,但不少人相信娜娜對愛情的執着,亦相信拜娜娜能為自己求得良緣,或是由於娜娜丈夫是因為參軍故離家,所以欲躲過兵役的男生也可能祭拜它。不論靈驗與否,記得求願便需還願。當然,即使在寧可信其有的原則下,即使真的能在娜娜的「幫助」下找到良配,人們仍是需要對感情認真、專一,不然也是褻潰了故事中真摯的感情,且在這種態度之下,即使神明相助亦藥石無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