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ry

香港街頭的牆壁凝結過不少人的心聲。尤其在前一兩年,陌生的同路人在牆壁上載滿各種宣言,來相互打氣。如同作家韓麗珠在《黑日》中所說:「城市裡的情緒翻湧像海嘯,卻欠缺出口時,牆壁成了暫時的岸。」

長久以來,塗鴉都是城市的一部分。只要細心觀察,不難發現,轉角牆上總潦著一、兩個人們的情緒訴求。可能是一個笑臉圖案,也可能是一句My Little Airport的詩意歌詞,等著誰共鳴。

Instagram專頁「香港街上觀察(@hkurbanrecord)」,紀錄了十八區街道上各式各樣的塗鴉,由Tagging(標記,意指用簽名來表達身份)到文青風厭世短詩,透過讀者踴躍投稿互動,專頁現已成為6萬人的心事台。

「不知道為什麼,專頁慢慢就變了很emo。」版主M(化名)笑說。

二十多歲,修讀建築有關課程的版主M於2021年年初開辦專頁。當時香港正值第四波疫情,跟很多人一樣,總覺生活苦悶無趣,於是心血來潮,開始在Instagram分享落街跑步時發現的有趣塗鴉。

慢慢,在街上捐窿捐罅成了習慣。

「那時候很空閒,會花上一整天漫遊彌敦道。我會特意拐進深入的巷子,看看有沒有street artists在牆上留有塗鴉,感覺像尋寶!」

由牆上到線上 以塗鴉交換心事

多得讀者們熱情地投稿,如今專頁構成一幅宏大的「尋寶圖」。由於每天都會收到海量訊息,版主M為了保持新鮮感,會挑選風格較獨特或較raw的塗鴉來發佈。

「像之前『生日無frd子』和長椅上的『辛苦你啦!知你攰了!』,我覺得這些隨性的作品,更能直接表達出作者的情感。我也很喜歡觀眾們在留言區的回應。」

生日無frd子?

不要緊,有觀眾們為你送上祝福。

專頁的另一大特色,是粉絲們都樂於對塗鴉作出回應,除了說聲「生快」,更會安慰你人生就是要懂得享受孤獨。塗鴉由本身單向的情感表達,透個這個網絡空間,變成了有來有往的交流。有時以一句詩來回應牆上歌詞,有時則以理性哲學唇槍舌戰。

「我也沒想過人們會如此頻繁互動,他們不是做枚的啊!」版主M笑言,「或許當他們發現有人有同樣想法、喜好,甚至討厭的人事,便想一起圍爐討論。」
或許,每個人心底裡都壓抑著同樣的emo情緒,而塗鴉就替他們說出了口。「最近的投稿愈來愈emo,不知道是不是大家集體的心情反映?」

城市人更敢於表達想法

「香港街上觀察」開立兩年,期間觀察街上,風景又有何變化?

「以前人們多數在隱蔽的地方塗鴉,如後巷或轉角位,以免被迅速抹走。但近一兩年,卻常在當眼的地方發現它們,像燈箱、油站和垃圾桶等。以前最多會見到通渠的街招,現在卻是大字歌詞,人們好像更大膽了。」

如塗鴉被當局抹走,人們便會在上面再寫,不斷重複,版主M形容這是一場公共空間的鬥爭,「像曾灶財的街頭創作般,到了2022年的今天,人們仍有同樣宣示主權的心態,亦似乎能更勇敢地在公共空間中表達自己。」

街道中的托馬森

近期Instagram有愈來愈多「街道關注組」出現,除了塗鴉,主題由觀察路人跌嘢方式,到鑒賞小心地滑牌都有。人們欣賞城市的方式,似乎愈見幽默及創新。

版主M認為:「香港人生活太悶啦!上班或出街,來來去去都是同一路線,點對點,缺乏新意。因此當有些九不搭八的畫面出現,便成了那天生活中的一點驚喜,想要分享。」

版主M提到在校學到的「超藝術托馬森(Hyperart Thomasson)」概念藝術,指的是那些在建築拆卸後,被遺留下來的結構或裝置,像不通向任何地方的樓梯、人去樓空卻依然屹立的門框等。

這些建築痕跡非由任何人刻意創造,是人類行為、情感及經濟活動的碎片,雖然在發展城市中顯得格格不入,卻無意中展示了一種美學概念,可謂比藝術更藝術。

現時Instagram上各種大大小小的「街道關注組」,正正是托馬森精神的體現。

所謂「情人眼裡出西施」,托馬森沒有創造者,但有發現者。只要我們細心觀察每天走過的街道,即使再微小、再平凡的事物,其實都有其可愛之處。

版主M在香港發現的托馬森

所有塗都是藝

塗鴉在當代藝術界佔重要地位,由Bansky到MC仁,這些名字不只街知巷聞,連世界級畫廊亦爭相展出他們的作品,認證了塗鴉的藝術性。

不過,是不是所有塗鴉都可被稱為藝術品?

好像出名寫情色詩的「下流詩人」松島安,就被網友稱作「香港詩壇新勢力」。雖然引起了廣大年青人的關注與喜愛,但這些沒有高超美術技巧,甚至即興感濃重的文字塗鴉,也算得上是藝術嗎?

版主M就認為藝術不只流於形式:「我覺得它們(其專頁中的作品)雖然看似隨性,但當中都表達了某種感覺或故事。比起其他量產的、較抽象的塗鴉,這些貼地之作可能更『易入口』,一般觀眾亦能即時有共鳴。」

就像著名文學家托爾斯泰在《藝術論》中提出,比起拘泥於「如何畫」,藝術更應該是「情感上的交流」。就這種意義來說,一幅塗鴉能否被冠上藝術之名,與材料和技術無關,而是由觀眾的反應去決定。

如觀看者能體驗到創作者傳達的某種感受,甚至喚起其有過的情感經歷,那它便是藝術佳作。

除了香港,未經許可的塗鴉在很多地方仍屬犯法。對於塗鴉破壞公眾或私人地方這一爭議,版主M又怎麼看?

「當然我不鼓勵大家犯法!但我個人認為,只要不是在一些有歷史價值、值得保育的地方上塗鴉就無傷大雅。有人甚至會說塗鴉是城市美化的一部分。像街邊一條燈柱,平時你可能不會留意,但畫上了塗鴉後,或會令你懂得去欣賞。」

未來,版主M期望可以藉著現時關注度「搞舖大嘅」,來推廣香港街頭藝術:「未來我打算邀請一些我欣賞的artists合作,舉辦實體展覽,售賣T恤、totebag等周邊,讓大家可聚在一起,看看畫、交流想法,支持這班藝術家。現場欣賞作品定會有更深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