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ry

蟹殼黃,因形狀像螃蟹的殼而得名。

蟹殼黃的製作過程非常有趣,首先需要將油酥和酵麵混合在一起,製成坯料。將坯料製成扁圓形小餅,大小大約如掌心,厚度約為兩指寬。然後,在外層均勻地沾上一層香氣撲鼻的芝麻,使得蟹殼黃的外觀更加美觀。最後,將蟹殼黃放在烘爐壁上進行烘烤,直到餅皮酥脆金黃色為止。整個過程需要嚴格控制火候和時間,以確保蟹殼黃的口感和外觀完美。

蟹殼黃的外皮酥脆香氣四溢,非常美味。它的餡心分為鹹味和甜味兩種,讓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鹹味的有蔥油、鮮肉、蟹粉、蝦仁等多種選擇,每一款都有其獨特的風味和口感。而甜的餡心同樣豐富多樣,有白糖、玫瑰、豆沙、棗泥等多種口味,每一種都有不同的甜度和香氣。

一般情況下蟹殼黃早上供應的比較少見,而一到下午三點鐘以後,幾乎所有全天做生意的大餅檔攤上,就有香噴噴鹹甜各式的蟹殼黃賣。如果你想要嚐到最好吃的蟹殼黃,我推薦你去上海石門一路威海衛路口的吳宛餅家。吳宛餅家是上海歷史最悠久、最著名的老字號之一,他們的蟹殼黃被認為是最佳的選擇。

蟹殼黃的美味和獨特之處深深吸引了許多詩人的靈感,他們以詩歌形式來讚美這道美食。其中一句著名的詩句是「未見餅家先聞香,入口酥皮紛紛下」。這句詩詞表達了蟹殼黃令人垂涎欲滴的香氣和入口後酥脆的餅皮,形容得十分生動。

資料及圖片來源:網絡
———————————————————————————————————————
上海話中的“儂吃過了伐”是指“你吃飯了嗎?”
弄堂口四溢的香氣,帶領你的味蕾深入上海的街頭巷尾,感受這座城市隱藏在角落的煙火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