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ual

數位音樂平台如Spotify、KKBox面世後,我們不再受限於地點,聽音樂比以往方便許多,CD的銷售量也因而大幅下降。但近年出現一個有趣的景象 —— 比CD更早、上世代的產物Cassette(卡式錄音帶)及黑膠在音樂界卻成功復興。

在不少人心目中,黑膠唱片是浪漫的,像眾多電影裏,男主角輕輕把唱臂放在唱盤上,待雜訊響起,再與女主角共舞,一系列的動作充滿浪漫的儀式感。

黑膠擁有凹凸的坑紋,有如年輪一樣,紀錄了以「類比技術」錄下的每段聲音。(註:CD採用數位方式)唱片可以不同轉速來劃分,越快的速度即容量越小,最多可裝6首歌。即使CD容量遠超黑膠,有人認為它的音色更人性化及接近原聲,它多年來有不少忠實的擁躉,更會以「淘黑膠」為樂。

它的封套體積比起CD、卡式帶大許多,你所喜愛的偶像照片也隨之放大,神情、樣貌巨細靡遺,亦因此吸引不少fans特意收藏留念。尤其「初版」唱片更是彌足珍貴,因為初版唱片是由類比母帶直接壓制而成,往後的版本則是不斷複製,音質就會有所差距。

在買賣平台,這些初版黑膠唱片可謂是「有價有市」。

 

黑膠唱片近年「重生」,香港歌手亦不忘這個市場,如林家謙推出黑膠唱片,大家瞬間回到80年代。

黑膠碟價格較高,體積大又無法帶出門,當時許多年青人都是投向卡式錄音帶市場。卡式錄音帶分兩面,即side A和side B,他們錄下、翻錄喜歡的歌曲,卡式錄音帶音質固然比黑膠差,但在交通未算發達的年代,尚算便攜的Walkman與卡式錄音帶伴他們度過無數塞車時間。

卡式錄音帶收藏許多甜蜜回憶,例如是自製錄音帶予心上人,把想說的心底話錄進去或者錄下一首蘊藏心意的歌曲。

對於筆者而言,卡式錄音帶有著痛苦的兒時回憶。那時學校有普通話考試,學生要閱讀一篇篇課文並錄於錄音帶內,結果我就對著錄音機說了半天的話。

對於錄音帶最難以忘懷的是,拿鉛筆放進卡式帶孔手動轉,回到歌曲開首——「倒帶」,有如卡式錄音帶的復興,重新感受。除了本地組合per se早前首次推出單曲卡式錄音帶,讓人回味音樂的溫度之外,現時本地有不少卡式帶平台,其中有設計工作室把懷舊與創新科技結合,設計出附藍芽的可攜式卡式錄音機,把整個過程昇華。

本地設計工作室NINM數年前眾籌成功,推出全球首部支援藍芽5.0的可攜式卡式錄音機。

眾多數位音樂平台的出現無疑讓我們更易接觸音樂,但不論我們是把歌加入「喜愛清單」還是下載至電話,也距離「擁有」很遠。黑膠及卡式錄音帶的復興,或許正正讓我們記起了對音樂的喜愛、想真正擁有那首歌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