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ual

因為一代音樂大師坂本龍一隕歿,不少院線都有上映其配樂作品及自傳《CODA》,我則選擇了《末代皇帝溥儀》觀看。陣容強盛有美男子尊龍,而坂本龍一也在戲中擔任甘粕正彥一角;《末代皇帝溥儀》一片真屬永恆不朽之經典,從其於第60屆奧斯卡上得到9個獎項,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等,更獲得金球獎和格萊美音樂獎等……

但是,單論獎項很難讓人明白其不朽、偉大之處,讓我談一談觀後感吧!

寂寥、權力、命運,這三者串連起整套《末代皇帝溥儀》,也不如說,真的總結了溥儀的一生吧。身為末代帝王那種寂寥感,面對無法對抗的命運,於權力爭鬥中一生都被利用……。

帝王的寂寥感

全片開場,就是溥儀需要過繼同治帝,爾後3歲登基,不能見親生父母,不能隨意做什麼就做什麼——直至十幾歲成人,亦是一樣。戲中幾次關閉紫禁城城門,守衛牢牢守住門口,不讓其出紫禁城、甚至禁絕奶媽與其繼續聯絡等等,都顯出身為帝王卻無權選擇自己人生,做什麼決定都不由己,帝王、紫禁城、畫面形成的大與小的對比,更能增添帝王寂寥感。

畢竟終其一生,都沒有任何能真心交的朋友——除了莊士敦先生,莊士敦先生教會了溥儀很多西方知識、世界的資訊,讓一生都困在紫禁城的溥儀知道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這種亦師亦友的友誼,在之與親弟溥傑,又或是其皇后、妃子等,都是無法望及的。

而這種帝王獨有的寂寥感,在飾演成年溥儀的尊龍身上,更是得以發揮。有關於尊龍傳奇身世的故事,網絡上有很多相關文章,在此不贅,只是在《末代皇帝溥儀》中,尊龍飾演溥儀的年紀由成人、廿幾三十歲到老了,橫跨大半人生,每個年紀都能演得栩栩如生,每一個細節、每一個表情都那麼的扣人心弦。

有關尊龍飾演溥儀的演技,我們來進入「權力」這部分再談。

權力使人腐化墮入悲劇命運的輪迴

貴為一國之王,以為皇帝有很大權力嗎?不。皇帝實際上只是任人擺佈的傀儡;皇帝連選擇自己喜歡的人的權力都沒有,甚至像我剛才所說,要守衛打開門讓他出紫禁城的權力都沒有;終此一生,溥儀挾帝王之名卻無帝王之實,連外面隨便一個小市民都比他自由。

皇帝自身的健康,也沒有權力去守護——溥儀有近視,但是整個紫禁城都認為「皇帝不能戴眼鏡」,戴眼鏡這回事,還是由莊士敦高超的談判技巧爭取回來。

身為皇帝,或許他最大的權力還是「錢」,而身邊的奴才總是對他恭恭敬敬讓他產生出一種與尋常人不同的優越感——天子。作為皇族的特殊身份,就算世界變天、軍閥混戰,還是有一批人對他恭恭敬敬——除了出於對身份的尊重,更多的是利用滿洲王室、正統繼位等的計算吧。

或許溥儀有發現,又或者他沒有發現,但歸根究柢,愛新覺羅溥儀這身份著實便利。在大時局下,各派系都對其採親近態度,而日本軍政府之獻媚尤重,利用了溥儀對權力、帝位的戀棧,宣稱要重建滿洲國——溥儀要「自己人生自己話事」,利用捷徑再次為皇,或許就是最快重新掌權的辦法,他受不了「權」的誘惑,或許是故意視而不見,遂踩入了日本軍的陷阱,再一次成為傀儡。

戲中有相當有趣的對比,故意安排了與史實相符的勞改營,讓溥儀意識到何謂「權力」,出於幻想創作的則是讓溥儀見到紅衛兵的遊行隊伍,飾演溥儀的尊龍,演繹出一副「不解所以」的表情,讓人意會到原來真正掌權者能有這樣的能耐——就算名不為帝,也儼如帝王了。

悲劇命運的輪迴

而在溥儀身上的悲劇,只是一味重演,他的命運彷彿一早注定了一樣。小時候沒法選擇,任慈禧安排過繼登基為帝;到稍為年長時奶媽被送走,無能為力;再大一點,親母逝世無法出外盡孝;到差不多成年時,民國成立,再也沒有皇帝,雖然他仍可住在禁宮之中,但世界一切變了樣。到再大一點,戰爭爆發,日軍攻進紫禁城,他再一次失去了「家」,但是,離開紫禁城並不等於他已經自由了,他還是受命運所玩弄的溥儀。

不久,妃子離他而去;成為了偽滿洲國君主,連累皇后痛失愛兒,而皇后也被日本皇軍強行送走,一再類似的悲劇不停發生——命運本是如此?還是溥儀的選擇導致如斯下場?又抑或,本身他所作的選擇,也是命運的一部分呢?

每有大事件,都總會響起氣勢磅礡、蕩氣迴腸,一聽就知道在敘述大時代的配樂,當中滲雜的愁緒,與溥儀那種寂寥哀傷感同出一轍。而整齣戲的結尾,也定格在那張龍椅上,其中寓意不明而喻。

溥儀最後在殿內與小孩子的互動屬真實?抑或虛幻?都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溥儀在最後那一刻,也只是個慈祥在話當年的老伯伯,已然將那一身追逐權力的欲望氣味一掃而空。人到最後面對死亡的時刻,也許最像剛出生時一無所有的嬰兒呢。

 

圖片來源:《末代皇帝溥儀》電影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