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ual

由已故音樂大師坂本龍一負責配樂,是枝裕和執導、坂元裕二編劇的《怪物》,映後評價相當高,觀映後也實在只能讚歎這部作品是大師之作,以下將簡介一下劇情,與及其讓人讚賞之處。

《怪物》的主角,毋庸置疑是湊與依里兩個小男生,劇情由湊的媽媽早織發現湊有點異常,懷疑其於學校遭受欺凌,又發現可能與其班主任保利老師有關,保利則指稱是湊欺凌依里,經多次對質後,早織察覺學校也有異常……到底,誰是怪物?整件事情背後又是如何?

下文將分幾個重點談論《怪物》,會牽涉到劇透,如未觀賞請慎重服用。

 

轉換視點逐步補完完整故事

電影一開始從早織視點出發,講述她單親家庭獨力養大湊,一開始視點的鏡頭相當溫暖,用色也飽和度偏高;及後營造很多「細節」,誤導觀眾湊是如何受欺凌,例如只剩一隻鞋、水壺有泥土等等……;後來轉換視點去到保利老師上,拆解了上一個視點的誤解,卻又再繼續營造誤解;每次視點都會製造一次錯覺,及後視點轉移到湊與依里身上,觀眾才恍然大悟整個故事是兩個小男孩的超友誼故事,事件中沒有誰傷害了誰,反而是每個人心裡住著一頭怪物,扭曲了世界、主觀有色眼鏡破壞了客觀的事實。

誰是怪物?

如同上述一個論點,同一件事情,又或者是同一個線索,在敘事者不同的角度下,就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答案。這次《怪物》採用懸疑推理式的推進,而每一幕顛覆上一幕,讓身在戲院的觀眾率先化身成怪物——一直看,一直在猜想事件背後真相為何,部分人或許忘了視點只是單純一個人的角度,而並非全能的上帝視角,因此對角色產生偏見、先入為主,觀眾本身已化為怪物。

戲內每個人對應不同事件的猜想和感受,比如媽媽早織認為保利老師、校長是怪物,保利老師也會覺得每日來追問的家長是怪物(怪獸家長),也會認為校長或學校其他逼他道歉的人是怪物。

有一說法,認為《怪物》主題是指體制,我並不太同意,雖說體制或制度能夠殺人,但是保利老師被逼道歉及離職,也是基於輿論壓力——形成體制的就是人,每一個人都是怪物,這才是探討人性後得出的答案。

小演員演出自然 結局是生是死?

飾演麥野湊的黑川想矢和飾演星川依里的柊木陽太,柊木陽太原來在出演《怪物》前已有參與不少日劇的工作,更是從兒童模特兒出道!至於黑川想矢則是在試鏡獲選,是首次出演。兩個童星的演技,可以見到柊木陽太演技相當爐火純青,而黑川想矢以第一次參演來講,也顯得相當自然。是次電影重點戲份在「麥野湊」與「星川依里」上,而小演員的指導和演出可謂是關鍵,可見電影團隊的用心。

最後結局,兩人於惡劣天氣下失蹤,早織與保利老師去到廢棄的火車車廂中(這個場景總讓我想起數碼暴龍),卻不見二人身影;下一幕卻已雨過天晴,湊與依里在陽光底下奔跑,自由自在的。

到底是平安無事度過危機,還是已到彼岸世界呢?這個開放式結局,引來無窮猜想。

圖片來源:《怪物》電影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