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ual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當你經歷了連環不幸事件之後,意志消沉是在所難免的。可是懷疑人生太久就是浪費人生,人不是深海魚,總不能一輩子活在黑暗裏。

工作不順利,你至少還有電影。看1993年的港產電影《新不了情》,讓你找回自己,重拾對工作與生命的熱情。

清新活潑的苦情戲(少量劇透)

《新不了情》是關於一個懷才不遇的音樂人找回自信,卻痛失摯愛的故事。男主角阿傑(劉青雲 飾)是一個我行我素的音樂家,由於手頭拮据,他只好租住在破舊的單位,頹廢地作曲。

女主角阿敏(袁詠儀 飾)是廟街街頭劇團裏活潑可愛的小台柱,剛好她就住在阿傑樓下,後來兩人就因音樂而結緣。

雖然阿敏自小便患有骨癌,但她選擇以樂觀開朗的態度對待人生。後來阿傑與阿敏互生情愫,阿傑也受到愛人的感染,他尋回自信,踏入「愛情事業兩得意」的佳境。

可是上天開了一扇窗,又閉上了一道門。阿敏舊病復發,阿傑不離不棄。可惜不願放手的不只有阿傑,還有那難纏的病魔……

這種傻白甜與落魄創作人的配搭,或許有點老舊、俗套。但為甚麼《新不了情》依然值得大家去看

導演爾冬陞也知道失敗的滋味

當年香港影壇流行古裝片,導演爾冬陞拿着自己創作的《新不了情》劇本找電影公司投資,奔走了3年,竟沒有一間片商肯投資。

試想一下,你用心創作出來的「寶貝」,一次又一次被人拒絕,你的心會有多痛?你會不會因為別人的否定而選擇放棄?

爾導演用行動說出了他的答案——他自資開拍這部電影,並且贏得3000萬票房和6個金像獎項。因此,單單是這部電影的製作背景,已經是一個激勵人心的故事。

阿敏的默默耕耘

阿傑覺得阿敏在歌唱方面有天份,不應該在廟街埋沒才幹。阿敏不抗拒大展拳腳的機會,但在重大機遇來臨之前,她也不會感到懷才不遇,反而在現有的工作中默默耕耘,同時發掘這份工作的價值。

例如阿敏能看出廟街阿伯的寂寞,理解他們對歌唱娛樂的需求,她也願意為這群老年人服務,為他們帶來一些健康、正面的樂趣。

「眾生平等,以人為本」,這是可取的工作態度。尤其是有些面向大眾的藝文工作者,看不透大眾的需求,就自顧自地創作,結果作品晦澀難懂,就高高在上地說別人太笨。

較為可持續和有效的創作方式,應該將自己和受眾的身份擺在平等的位置,然後了解一下對方的處境與需求,在以對方作為創作的中心,最後出來的作品才能有血有肉,讓人產生強烈的共鳴。

阿敏舅父的自知與自信

阿敏舅父對阿傑說:「但是我頂多埋怨自己運氣不好,從來沒有懷疑過自己的才華。記住,你千萬不可以懷疑你自己。」在舅父年輕的時候,樂隊文化正盛,但他只顧找女人,最後連老婆也沒找到。

他對於自己的評價,是太懶,也過於側重兒女私情,以致於錯失了許多工作機遇。

「自知自信,穩如泰山」,這也是電影給予我的啟示。如果我們對自己沒有充分的認知,對自己的理念不夠信心,一旦遭遇外界的拒絕與否定,我們很容易懷疑自己,對自己失去信任。

因此,我們必須弄明白自己有何優勝與缺失之處,看不透的就詢問別人對你的評價,找一面明鏡照清楚自己。下一步就是把優點鞏固且加強,把缺點去除或改善,將自己打磨拋光。在自知的情況下再自我完善。因為你已經盡力過了,心中就再不會有悔恨與懷疑,自信油然而生。

阿玲的務實

阿敏的劇團裏有一位台柱叫阿玲,她的夢想是在粵劇劇場掛頭牌,以主角的身份踏足舞台,可惜沒有人給予她這種機會。路不轉,人轉。阿玲選擇先在街頭賣藝,賺了錢就為自己買粵劇用的行頭,想辦法為自己創造機遇。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道理雖是老套,但保證管用。緩慢的進度也是進度,不要否定寸進的意義。進步的關鍵不應該是速度,而是持久度。

即使是持續不斷的寸進,效果也是驚人(這種說法並不是空穴來風,《原子習慣》一書中有多個舉體實例與實施方法,推薦大家看這本好書)。

透過無間斷的前進,你是有能力靠自己走到千里之外,即便最後沒有到達目的地,但你從來沒有離開追求夢想的路途,這已經值得自豪。

同路人 共勉之

看畢上文,你或許會覺得這是老套的說教。但作為一個身處逆境的創作人,我珍惜這部電影給予我的啟示,也要把這些啟示融入我的信念當中,還希望把這些信念傳達到你的心裏頭,讓更多失意的人重回軌道,結伴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