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麗,英文戲名aftersun,中文戲名《日麗》可謂是雅譯,又恰巧對照英文戲名,日麗意味太陽底下,有光所到之處;英文戲名aftersun則聚焦於太陽下山後的黑暗面。這部電影在電影界,又或者香港文青界都獲相當大迴響,要我說最大特色,應該是全片裡,電影以35mm 底片拍攝,融合手持DV 影像,讓畫面有種造舊感,從而突顯及營造出「回憶的感覺」,亦因而觀看時似乎並不是在觀看時下流行的電影,莫名地更易融入電影裡面。
全片集中於父女二人互動,由保羅·麥斯卡飾演的卡倫與法蘭琪·哥利奧飾演的蘇菲帶動情節,這樣的劇本好難拍得好看(意指缺乏商業電影那些刺激元素),但偏偏導演擅長於剪接,觀眾能夠得知的是卡倫與蘇菲去土耳其度假,在酒店會度過一定天數的日子,但到底實際度過時間有幾長?不知道,就像蘇菲對卡倫依依不捨一樣,無論時間多久都好,就是不想分開。
標題形容這套戲美學有兩個元素:簡單直接、二分。
接下來先解釋一下簡單直接,簡單直接的位置在於,全片沒有多餘沙石,觀眾入場時(或之前)便已經知道蘇菲與卡倫的互動,是蘇菲的回憶(因為DV影像)。而篇幅聚焦在兩人之間,此片描述父女關係明顯不過;卡倫滿懷心事、蘇菲的率直,全部都體現在語言及肢體動作裡頭,可以說鏡頭或電影裡頭沒有半點欺瞞的成分,這與一般電影的人物塑造很不同(現實中人都會戴好多個面具);卡倫的不安與抑鬱連蘇菲都感受到,蘇菲鬧情緒、對性好奇的舉動亦明顯不過。
簡單直接,不拖泥帶水,加上行雲流水般的剪接,可以渾然天成來形容這部電影;那麼二分美學是什麼?這與簡單直接緊緊扣住,正正因為簡單直接,所以二分法很好用:卡倫的特寫、蘇菲的特寫,觀眾很容易地代入知道鏡頭的視角,知道場景的主角屬誰;畫面用色比較色彩飽和度高(日麗)?還是偏灰暗陰沉(aftersun)?
全片讓人看得很舒適甚至愜意,除了卡倫抑鬱的部分。觀看電影時有些鏡頭比較長,父女二人睡覺,甚至讓我也產生一種度假的感覺,想瞌上眼睛好好睡一覺。總而言之,此片絕對無可挑剔,來與卡倫、蘇菲一起度個假吧!
圖片來源:《日麗》電影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