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愈老愈追求驚喜,現在睇戲開始避免事先看劇情簡介,最好讓我抱住沒有任何概念的空白腦袋觀看,才可以將驚喜最大化。《電梯到死刑台》就是這樣一部作品,假如你像一張白紙般入場,相信我,必定會令你帶着滿足感離場。
新一代電影多以大量花巧畫面留住觀眾注意力,最好要有幾個爆點作為話題;或是以藝術風格、感覺為主要賣點,單純以紮實劇本引人入勝的作品寮寮可數,卻不及半世紀前這部法國電影般教人驚喜。
《電梯到死刑台》是路易馬盧25歲那年拍的處女長片作,難以想像25歲的小伙子,是怎樣能夠練就如此成熟的說故事技巧與畫面調度技術。路易馬盧是法國新浪潮電影的推手之一,與杜魯福、高達等名導齊名。
奇情故事卻不脫離現實

花都密室殺人事件,到底兇手是怎樣殺害受害人後製造密室錯覺?
奇情的劇本放在現代來看亦一點不老土,從一段婚外情開始的物語,本來完美的謀殺計劃出了差錯,環環相扣的意外把幾個局外人牽扯進來,為故事又添了幾個無辜孤魂,到底男女主角能否成功甩身?
導演說故事的節奏一流,轉折處成功引起你的好奇心,交織講述三條故事線(在電梯中的男主角T先生、努力尋找男主角的女主角、年少輕狂的大膽情侶),展示城市文化不同樣貌,中間更適時加入黑色幽默情節令人發噱,直至最後一幕亦全無悶場,還成功為一套懸疑片留下柔情結局,竟令人覺得浪漫無比。
殿堂級女演員珍摩露

拿着電話聽筒,對男主角一字一頓表達愛意的珍摩露,真正「對眼都識做戲」,令人留下深刻印象。
電影以一位女人的大特寫開始,也以同一位女人的大特寫完結。那位女人的名字是珍摩露——法國殿堂級的女演員,即使對法國電影沒認識或許亦曾聽過其經典作品——《祖與占》。
她不算極為美豔,但兩眼埋藏著的幽怨,高傲貴氣的形象,雙眼流露倔強的反叛精神,即使當年只是30歲,亦令人對她從頭到尾為愛情流露的那種義無反顧,演得令人無法不服,為《電》生色不少。

為愛義無反顧的還有 Véronique,片中的女性全部都勇氣十足,在愛面前死亦何懼?
導演畫面的調度非常出色,像臨近結局全黑的偵查室裡,刑警們車輪戰術迫男主角開口說「真話」,全黑的背景除了像隱喻男主角未來深陷黑暗之中,亦製造超現實感覺;笑位節奏與鋪排恰到好處,偶爾令人發笑的對白(「要找證人也好歹找個活人而不是電梯吧」)或是黑色喜劇情節(小女孩看到報紙頭版的男主角就坐在身邊,多次來回偷看),設計得趣妙又不突兀,因為現實就如電影一般荒誕奇情。
50年代花都風情

超過百年歷史的 Pont de Bir-Hakeim 仍然是電影的熱門取景點。
《電》除了把風華正茂的珍摩露紀錄,亦把花都的50年代日常紀錄,咖啡館、花店、酒廊、汽車旅館(竟然還有專門的沖曬照片服務,當真是時代的眼淚)等真實面貌永恆地留在了電影的底片上。
有趣的是乍看除了汽車與時裝款式和現今的巴黎竟然分別不算太大,不少值得保留的舊日美好,人家都好好地保存下來,不像某些什麼都要砍掉重練,結果建設的是倒模一樣的沉悶城市。
後來偶爾發現這部經典竟然曾經改編為日本電影,找來阿部寬與吉瀨美智子主演,很可惜人物變時代也變,真的已經完全不是同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