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活到四十歲,已達致「不惑」的境界,遇事能明辨不疑。人非聖賢,對於普通人來說,40歲,或許正陷身於中年危機,起初拼命奔跑,渴望能尋找到出口;但跑着跑着,才驚覺自己衝進了一處死胡同,因而感到茫然失措。
在台灣電影《同學麥娜絲》中,導演黃信堯在片尾說:「我們總是相信自己,身上有一雙翅膀,只要肯努力,一定可以展翅高飛,但過了40歲,慢慢可以理解,原來我們其實只是一隻雞。」作為一個魯蛇,看阿堯的電影,常是含淚苦笑。
台灣導演黃信堯(人稱阿堯)常以戲謔的口吻道出青春的夢想與失落,以其幽默的敘事凸顯人生的荒謬。他自編自導自聲演的《大佛普拉斯》是2017年金馬獎大贏家,囊括「最佳新導演」、「改編劇本」等5大獎項。
《同學麥娜絲》在2020年金馬獎也獲得不錯的成績,獲「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等3個獎項,這部佳作已在Netflix上架,十分推薦大家觀看。
在電影裏,阿堯繼續為自己的電影做台語旁白,以打破第四面牆的方式與觀眾對話,趣味十足。同時,阿堯也透過旁白道出四種中年人的「求不得」。(以下內容含劇透,請斟酌閱讀。)
追夢的添仔
阿堯:「這幾年添仔的電影夢越做越頻密,阿枝的睡眠品質卻越來越差,阿枝像典型台灣導演的另一半,帶着對先生的期待,也摻雜了些許的悲哀,永遠做不完的電影夢,不小心就成了惡夢。」
添仔,廣告導演,夢想是做名揚國際的電影導演。但資質平庸的他只能拍壯陽藥廣告、為市長拍宣傳片。他的太太賢淑體貼,為了圓丈夫的導演夢,她一直默默付出,更因此而墮胎兩次。後來有政黨委員看中他可當政治棋子,安排他以政治素人身份參選地區議員,期間他還偷食女助理。

《同學麥娜絲》劇照
添仔的「求不得」是求夢想成真而不得,繼而更被現實支配,逐步腐化成政治魁儡。添仔的故事線展現了無數平凡人追夢的全過程。起初,他才華欠奉卻好高騖遠,在業內掙扎了數年或十數年仍無起色;其後,他放棄夢想,為名利作妥協,繼而引發「破窗效應」,拋棄理性、尊嚴與誠信,全面黑化。《蝙蝠俠:黑夜之神》有這樣一句對白:「你可以像個英雄般死去,或是活得夠久看到自己變成壞人。」
當「吳銘添」每次在選舉活動中高呼「明天會更好」,但他實則已在今天「死去」,此刻人如其名,「無明天」。求純粹夢想而不得,捨虛榮浮名而不能,這無疑是許多中年人不得不面對的困惑。
追人生進度條的電風
阿堯:「科學家說宇宙的起源,是來自一場大爆炸,它產生了時間與空間。但大爆炸之前呢,可能就只是一片混沌,我想人生也是一樣,我們花很多時間,找尋人生的答案,但說不定,答案的本身就是一片混沌。」
電風,保險從業員,他在職場上克盡職守,但不懂應付辦公室政治,因此一直升職無望,鬱鬱不得志。他用自己的積蓄和父親的遺產買到納米樓和車位。他的女友意外懷孕後,他決定結婚,卻擔心不能為妻兒帶來幸福。

《同學麥娜絲》劇照
電風的「求不得」是求平靜而不得。電風與眾生一樣,只求在平凡日子裏過得安穩,可惜他諸事不順,追人生進條度追得喘不過氣來,繼而滿心疑惑。他是典型擇善固執的直男,在職場上只會「做事」卻不會「做人」。長久以來,吃力不討好的工作讓他內心充滿憤恨。在家裏,父親的離逝讓他失去了生命的方向,後來好不容易買下蚊型單位,卻又要馬上面臨奉子成婚的窘況。
對於無法掌握的未來,他感到恐懼;對於養妻活兒的責任,他感到焦慮。雖然阿堯的取態傾向虛無主義,但他還是透過戲中的神父,向電風或一眾懷疑人生的中佬派發定心丸:安啦,未來不是你能決定的,做你力所能及的事就足夠了。
追女神的罐頭
阿堯:「對大多數的男性來講,年少時,心裏都會有一位女神,但隨着年紀增長,女神,漸漸會消失在心中。但有的人思念並不會消失。最後,就是將她們請到神桌上面侍奉,偶爾想起來的時候,從腦海裏拿出來膜拜。
對罐頭來講,校花早就和他家的祖先擺在一起,實在不應該將她從神桌上面請下來。畢竟,仙女下凡,一切都會打回原形,失去了距離,也失去了幻想的美妙。」
罐頭,戶口普查員,肥矮毒柒窮俱全,曾為追求一名小吃店女郎而「碌卡」度日,欠下一身債。在查戶籍的工作期間,他重遇中學校花麥娜絲,卻發現昔日女神已飽歷風霜成為性工作者,幻想的破滅讓他心碎不已。

《同學麥娜絲》劇照
罐頭的「求不得」是求女神而不得。罐頭是心智還未成熟的老男孩,他可以「為女死、為女亡」,到頭來卻不懂情為何物。他對於愛情的想像,停留在血脈沸騰的性愛場面;他對於麥娜絲的想像,局限在風韻猶存的可口肉體。
他不知道麥娜絲的性情與志向,就口口聲聲說愛她,由此可見,他所說的愛慕無疑是精蟲上腦的性衝動。更為荒謬的是,當他意識到麥娜絲能為他提供性服務的時候,他的性潔癖或處女情意結卻在此時爆發,他無法接受火辣辣的女神是一位性工作者,活像小孩鬧別扭。
罐頭之所以求女神而不得,是因為他向錯誤的對象表白。罐頭其實就像《幻愛》中的男主角,他們以一個外貌娟好的女士作為幻想的基礎,然後虛構一位風情萬種且純真無邪的女神與自己進行交往,最後卻回歸現實,向那位不怎麼熟悉的女士示愛。他們愛的是完美無缺的仙女,若「錯摸」了同為凡胎的她,他們所得到的只有叫人傷心欲絕的期望落差。
追孝的閉結
阿堯:「閉結是個永遠只會為別人著想,卻很少為自己想的人,他應該和很多台灣百姓一樣,憨直、重感情、體貼,卻換來上天對他的無情。他透過他的雙眼看到另外一個世界,用他的雙手,幫助別人完成最後的願望,但他自己的願望呢?」
閉結,紙紮師傅,天生有口吃毛病。他繼承做紙紥的祖業,與長年臥病在床的祖母相依為命。他有陰陽眼,能與逝者直接溝通。閉結充分展現了「我為人人」的精神,為了幫祖母沖喜,他去婚姻介紹所招妻;為了達成逝者的心願,讓這些亡魂在生後得到舒適生活環境,工作過勞的他也要盡心盡力把紙紮房子與車子做好。他的生活窮困潦倒,無力供樓的他一直單身,後來遇上心靈相通的淑女,但馬上又無辜地陷入一宗慘案,好人不得好報。

《同學麥娜絲》劇照
閉結的「求不得」是求「善有善報」而不得。閉結一生行善積德,最後卻換來一顆惡果;那些為非作歹的惡徒,卻有好果子吃。我曾經因為這種矛盾的現象而感到憤恨、悲痛與疑惑,我覺得這樣不公道,但也無可奈何。阿堯在片尾跳進電影屏幕裏面,痛打渣男,或許能讓無力改變現狀的中年人得到一時的慰藉。
愛聽「濁水溪公社」的阿堯
觀眾看完一整套悲情、荒誕的電影,想必是心煩意亂。因此,阿堯把台灣獨立搖滾樂團「濁水溪公社」請到電影裏面,讓他們的音樂「安慰大家心中的鬱悶,排除體內的毒素。
因為《同學麥娜絲》,我也愛上了「濁水溪公社」,他們與阿堯一樣,關注底層人民,敢於向社會上的不公義提出控訴。最後為大家轉貼這部電影的宣傳曲《漏電的插頭》,該笑就笑,該哭就哭,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