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ry

舊公屋拆卸重建,是政府定期活化城市的主要政策之一。2020年11月的施政報告就落實重建26個舊公屋屋邨,其中一個就是位於石硤尾的大坑西邨,本來純粹是城市發展的一小步,但卻引起不少市民對這條邨的懷緬,全因為它擁有一段悽楚的歷史。

1953年12月25日,正值普天同慶的聖誕夜,石硤尾當時的「光民村」寮屋區(正是大坑西邨的現址),發生了一場災難性的大火,整條光民村被燒至灰燼,造成5萬多人一夜之間無家可歸,令時任政府官員正視基層的住屋問題,立即在災場附近興建兩層高的平房以解燃眉之急,並以時任工務局局長包寧命名,稱為「包寧平房」。

及後,政府決定在火災原址興建29幢六至七層高的徙置大廈,自此政府開始興建公共屋邨,為基層人士提供能力所及的住屋選擇。至1965年,大坑西邨落成,感覺上為當年的火災劃上了圓滿的句號,因此,大坑西邨的出現除了與當年那場大火有關,更與香港公共房屋發展甚有淵源。

今日,知道它即將被拆卸重建,觸動了一代人的回憶,再次走進這個記載著五、六十年代香港人奮勇向上,努力生存點滴的老舊屋邨,提起照相機,為它留倩影。